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高新废水净化膜分离与电催化耦合系统

发布时间:2024-9-9 16:33:17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公布日:2023.12.05

申请日:2023.09.18

分类号:C02F1/461(2023.01)I;C02F1/44(2023.01)I;C02F1/48(2023.01)I;B01F27/84(2022.01)I;B01F27/85(2022.01)I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废水净化的膜分离与电催化耦合装置,涉及废水净化技术领域。包括废水净化箱、分离箱和电解催化箱,所述废水净化箱的内部上方安装有分离箱,所述分离箱内底部上方通过铰链座安装有水平板,所述收集箱的右侧开设有进料口,所述分离箱的右侧安装有第一连接管,所述废水净化箱的左侧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电解催化箱的下方设置有分离膜。该用于废水净化的膜分离与电催化耦合装置设置有电解催化箱和电催化极板,电解催化箱内的电催化极板对废水进行电催化氧化,将废水中的有机物氧化后形成水和二氧化碳,从而实现对有机物的分解,降低对分离膜的污染,提高装置运行稳定性和处理效果。

港澳宝典免费资料大全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用于废水净化的膜分离与电催化耦合装置,包括废水净化箱(1)、分离箱(9)和电解催化箱(21),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水净化箱(1)的内部上方安装有分离箱(9),且分离箱(9)的内部设置有电磁板(6),而且电磁板(6)的左右两侧对称安装有扰流板(7),所述分离箱(9)内底部上方通过铰链座(10)安装有水平板(11),且水平板(11)的左侧下方安装有活动块(13),而且水平板(11)的左侧设置有收集箱(14),所述收集箱(14)的右侧开设有进料口(15),且进料口(15)的上下两端开设有活动槽(16),而且活动槽(16)的内部设置有密封板(17),所述分离箱(9)的右侧安装有第一连接管(19),且分离箱(9)的下方设置有电解催化箱(21),而且电解催化箱(21)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搅拌机构(22)和第二搅拌机构(23),所述废水净化箱(1)的左侧安装有驱动电机(26),且驱动电机(26)的右侧通过输出轴安装有蜗杆(27),而且蜗杆(27)的正表面设置有涡轮(25),所述电解催化箱(21)的下方设置有分离膜(28);所述电磁板(6)的左侧下方安装有矩形板(8),且电磁板(6)的上端连接有电动伸缩杆(5),电动伸缩杆(5)贯穿于废水净化箱(1)的上表面,而且电动伸缩杆(5)的上端固定于安装架(4)的下表面,安装架(4)固定于废水净化箱(1)的上表面;所述水平板(11)与分离箱(9)的底面之间通过第一伸缩弹簧(12)相连接,第一伸缩弹簧(12)设置有两个,且第一伸缩弹簧(12)沿铰链座(10)相互对称,而且矩形板(8)位于水平板(11)的左侧上方,水平板(11)的上表面呈光滑结构设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废水净化的膜分离与电催化耦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水净化箱(1)的左侧上方和右侧下方分别安装有进水管(2)和出水管(3),且进水管(2)与分离箱(9)的内部相联通,分离箱(9)上设置有取料箱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废水净化的膜分离与电催化耦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板(17)位于进料口(15)和活动槽(16)内,且密封板(17)与活动槽(16)之间构成滑动结构,密封板(17)呈“L”型结构设计,而且密封板(17)的右侧位置位于活动块(13)的下方,密封板(17)的底部通过第二伸缩弹簧(18)与活动槽(16)底部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废水净化的膜分离与电催化耦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管(19)上安装有第一控制阀(20),且第一连接管(19)的下端位于电解催化箱(21)的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废水净化的膜分离与电催化耦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搅拌机构(22)和第二搅拌机构(23)均通过轴承座固定于分离箱(9)的下表面,且第一搅拌机构(22)和第二搅拌机构(23)的轴之间通过连接皮带(24)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废水净化的膜分离与电催化耦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涡轮(25)固定于第一搅拌机构(22)轴上,且涡轮(25)与蜗杆(27)之间相互啮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废水净化的膜分离与电催化耦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膜(28)与电解催化箱(21)的底面相互平行,且电解催化箱(21)的内部安装有电催化极板(29),电解催化箱(21)的下方安装有第二连接管(30),第二连接管(30)上安装有第二控制阀(31)。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废水净化的膜分离与电催化耦合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目前市场上现有的废水净化装置直接通过滤芯对废水进行过滤,过滤效率较低,同时废水中的杂质和污染物直接过滤在滤芯上,从而加速了对滤芯的污染,提高了对滤芯的更换频率,降低了滤芯的使用寿命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废水净化的膜分离与电催化耦合装置,包括废水净化箱、分离箱和电解催化箱,所述废水净化箱的内部上方安装有分离箱,且分离箱的内部设置有电磁板,而且电磁板的左右两侧对称安装有扰流板,所述分离箱内底部上方通过铰链座安装有水平板,且水平板的左侧下方安装有活动块,而且水平板的左侧设置有收集箱,所述收集箱的右侧开设有进料口,且进料口的上下两端开设有活动槽,而且活动槽的内部设置有密封板,所述分离箱的右侧安装有第一连接管,且分离箱的下方设置有电解催化箱,而且电解催化箱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搅拌机构和第二搅拌机构,所述废水净化箱的左侧安装有驱动电机,且驱动电机的右侧通过输出轴安装有蜗杆,而且蜗杆的正表面设置有涡轮,所述电解催化箱的下方设置有分离膜。

优选的,所述废水净化箱的左侧上方和右侧下方分别安装有进水管和出水管,且进水管与分离箱的内部相联通,分离箱上设置有取料箱门。

采用上述结构设计,将进水管与废水相联通,废水通过进水管进入至分离箱内对金属进行分离,而后经过废水净化箱的净化后通过出水管排出。

优选的,所述电磁板的左侧下方安装有矩形板,且电磁板的上端连接有电动伸缩杆,电动伸缩杆贯穿于废水净化箱的上表面,而且电动伸缩杆的上端固定于安装架的下表面,安装架固定于废水净化箱的上表面。

采用上述结构设计,启动电动伸缩杆,电动伸缩杆可带动电磁板上下移动,电磁板带动扰流板上下移动,不仅可搅动分离箱中的废水,还可使得废水中的金属物质吸附在电磁板的下表面,从而可使废水中的金属杂质进行分离。

优选的,所述水平板与分离箱的底面之间通过第一伸缩弹簧相连接,第一伸缩弹簧设置有两个,且第一伸缩弹簧沿铰链座相互对称,而且矩形板位于水平板的左侧上方,水平板的上表面呈光滑结构设计。

采用上述结构设计,第一伸缩弹簧对水平板起到支撑的作用,当电磁板向下移动至电磁板下方的矩形板推动水平板沿铰链座转动,将电磁板断电,电磁板下表面的金属颗粒可落入水平板上,并顺着水平板向下滑落。

优选的,所述密封板位于进料口和活动槽内,且密封板与活动槽之间构成滑动结构,密封板呈L”型结构设计,而且密封板的右侧位置位于活动块的下方,密封板的底部通过第二伸缩弹簧与活动槽底部相连接。

采用上述结构设计,水平板沿铰链座转动的同时,水平板下方的活动块向下移动,而后活动块带动密封板沿着活动槽向下移动,使水平板上的金属颗粒可通过收集箱上的进料口进入至收集箱内,从而完成对金属颗粒的收集,水平板复位水平时,活动块远离密封板,密封板在第二伸缩弹簧回弹力的作用下复位,完成对进料口位置的密封。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管上安装有第一控制阀,且第一连接管的下端位于电解催化箱的上方。

采用上述结构设计,打开第一控制阀,通过分离箱分离后的废水通过第一连接管输送至电解催化箱内进行电催化。

优选的,所述第一搅拌机构和第二搅拌机构均通过轴承座固定于分离箱的下表面,且第一搅拌机构和第二搅拌机构的轴之间通过连接皮带相连接。

采用上述结构设计,第一搅拌机构受力转动时,通过连接皮带带动第二搅拌机构转动,从而使得第一搅拌机构和第二搅拌机构对电解催化箱内的废水进行搅拌,提高了电催化极板对废水的电催化氧化氧化效率。

优选的,所述涡轮固定于第一搅拌机构轴上,且涡轮与蜗杆之间相互啮合。

采用上述结构设计,启动驱动电机,驱动电机通过输出轴带动蜗杆,而后蜗杆带动涡轮旋转,涡轮带动第一搅拌机构进行旋转。

优选的,所述分离膜与电解催化箱的底面相互平行,且电解催化箱的内部安装有电催化极板,电解催化箱的下方安装有第二连接管,第二连接管上安装有第二控制阀。

采用上述结构设计,电解催化箱内的电催化极板对废水进行电催化氧化,将废水中的有机物氧化后形成水和二氧化碳,从而实现对有机物的分解,降低对分离膜的污染,提高装置运行稳定性和处理效果,打开第二控制阀,降解后的废水通过第二连接管流入至分离膜上进行再次过滤,过滤后通过出水管排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用于废水净化的膜分离与电催化耦合装置:

1、设置有电磁板,启动电动伸缩杆,电动伸缩杆可带动电磁板上下移动,电磁板带动扰流板上下移动,不仅可搅动分离箱中的废水,还可使得废水中的金属物质吸附在电磁板的下表面,从而可使废水中的金属杂质进行分离;

2、设置有涡轮和蜗杆,启动驱动电机,驱动电机通过输出轴带动蜗杆,而后蜗杆带动涡轮旋转,涡轮带动第一搅拌机构进行旋转,第一搅拌机构受力转动时,通过连接皮带带动第二搅拌机构转动,从而使得第一搅拌机构和第二搅拌机构对电解催化箱内的废水进行搅拌,提高了电催化极板对废水的电催化氧化氧化效率;

3、设置有电解催化箱和电催化极板,电解催化箱内的电催化极板对废水进行电催化氧化,将废水中的有机物氧化后形成水和二氧化碳,从而实现对有机物的分解,降低对分离膜的污染,提高装置运行稳定性和处理效果。

(发明人:陈朋利;李杰;吴海锁;吴伟;李嘉竹)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